很多有关男性不育的说法,有人说是与精液经常有关,有些则说是因为精子的多少是好重要的。但研究发现,精子的运动速度与男性不育才是好有关联的。
正常人的精子运动速度分布峰值为36微米/秒,平均运动速度为35微米/秒,不孕患者的精子运动速度分布峰值为32微米/秒,平均运动速度为31微米/秒,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男子不孕的实验室检查中,首先接受了精液检查。精液检查指标包括精液量、颜色、ph、凝集、液化、精子数、精子运动性等。其中精子活力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过去检查者根据显微镜观察的结果做出了主观判断,不仅受到检查者的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具有相当的主观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方法,有的实验室根据精子运动的好坏进行分级,有的实验室只进行粗略的评价,或者用良、中、药进行记录。因此,精液检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国外相继开发了激光光散射测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自动分析系统,精液检测水平达到了非常精密和完美的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自己设计和开发了这两个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的精子功能分析技术达到了水平,我很高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晓年等利用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这两种仪器设备,对数千名正常人和不孕患者进行了精液检查,同时还检查了大熊猫、老鼠、老鼠、牛、牛等各种品种的精液,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
根据临床统计,20%左右的男性不育患者有无精症,30%左右有少精症,40%左右有31微米/秒(其中一半低于28微米/秒)以下的精子运动速度。很多男性不育患者看起来正常的精液检查实际上也降低了精子的运动能力,所以我们好初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精子平均运动速度低于28微米/秒,就应该视为弱小症(即精子运动能力差或精子运动能力差)。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精子运动速度的高低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低速度的出生率也很低。牛的精子运动速度为50-70微米/秒,小鼠和大鼠的精子运动速度为45-55微米/秒,大熊猫的精子运动速度仅为20微米/秒左右。大熊猫繁殖力低是保护这种稀有动物的一大难题。大熊猫的出生率低是因为观察案例还太少。因为精子运动速度太低。临床检查结果显示,精子运动速度与精子数量的高低无关。与精液是否液化无关。
那么,能否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运动速度,解决生育问题呢?
一,通过中西药物治疗提高精子活力。
二是通过体外处理提高精子运动速度,然后进行人工受精。实验结果表明,在试管内的精液上方仔细添加特殊的精子营养培养液的同时,将营养溶液和精液像鸡尾酒一样分层,将试管放入37温桶中培养3个小时,活性精子将连续游向上层的营养溶液,它们的活力将因周围环境中营养物质丰富而得到加强。孵化前精子运动速度为32微米/秒,孵化后可提高到42微米/秒。通过这种特殊的培养方法,可以将原本没有运动能力的精子一举变成“运动员”。据报道,通过这种方法,很多男性不育患者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国内开发的这两个系统在测定精子运动速度方面可信度很高。它们能迅速得出测量结果,为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这种先进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精子的部分功能,查明不育的原因,并利用它们检测服用少精症或弱精症药物前后精子运动速度的变化,因此可以为治疗效果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当然,这些仪器也仍然有不足之处。例如,精子功能自动分析系统测量的精子数量倾向于高,但精子的存活率较低。这是因为精液标本中还存在很多非精子颗粒,计算机对与精子大小相似的粒子的分辨力不足,所以将其误认为无活动精子,以致有偏差。这是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难题。我们为了解除不育症患者的身心痛苦,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精子功能检查水平。